1月23日,“第一財經”《市場零距離》欄目邀請了上海自貿區紅酒交易中心副總裁曹雪城先生擔任訪談嘉賓,介紹了更名后的“上海自貿區紅酒交易中心”如何更成熟地與國際市場接軌。
紅酒交易平臺落戶上海自貿區,上酒所積極與多元化貿易模式接軌
上酒所紅酒電子交易平臺旨在依托自貿區優勢,讓上海成為亞太地區紅酒市場的“中樞神經”,拉動國際流通讓“死酒”變活。
中國的紅酒市場有一個大尷尬,所有賣到這里來的紅酒無法再度流通到國際市場上,因為中國紅酒市場太亂:價格混亂、真假難辨等,都讓國際買家望而卻步。上海自貿區交易中心要做的就是打破這一現狀。
首先是要保證原產地直供,即使原產地酒商在亞洲其他區域有酒庫,我們也不允許在那兒進貨,全部來自于原產地。其次就是原產地價格,省去了所有中間環節,消費者買到的是酒莊和國際酒商最原始的價格。
上海自貿區紅酒交易中心上線兩年來,已經打破了中國紅酒市場“死氣沉沉”的局面,國外酒商包括日本、法國等從我們的保稅倉庫進行酒品的申購。
當然,要改變中國紅酒市場“只進不出”的現狀,最終成為亞太區紅酒新樞紐,還需要繼續努力。
自貿區首票“銀行擔保賬戶”保函花落上酒所
銀行擔保賬戶”作業模式,是指企業向自貿區內主管海關申請辦理相關稅款擔保業務時,在銀行開立擔保賬戶,并提供銀行保函擔保,海關依托自貿區監管信息化系統對銀行擔保業務統一進行管理的作業模式。
對于要提酒的消費者來說,過去雖然我們也采用了預商檢模式,但至少要等上二至三天?,F在有了“分送集報”、“銀行擔保賬戶”等,自貿區海關實現電子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效率,本地消費者更可以享受到上午下單,下午到貨的速度。這對于我們上酒所電子交易平臺來說,海關新政所帶來的通關速度和成本的改善,是我們在“自貿區時代”最深切的感受。
視頻地址:http://v.qq.com/page/p/r/c/p0145fwjzrc.html